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文化馆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阿佤人民唱新歌》诞生地——西盟采风小记

        由于“彩云奖”作品创作需要,加之对岩聪老师的敬仰,7月25日清晨,伴着晨雾和鸟鸣,我们创作组一行7人来到了西盟县勐卡镇马散村。

微信图片_20210104155109.jpg

        岩聪老师和爱人已经备好佤族水酒和香茶在等候着我们。

微信图片_20210104155122.jpg

          我们的采访一下子打开了岩聪老师的话匣子。他说:“我五岁就随父亲巡边,如今已有55年。从我记事起,父亲就教育我,任何国家、任何人都不能侵犯我们国家的土地,如果土地没了,我们的好日子也就没了”。他还说:“我的根在中国,我的生命在界碑旁,我要一直坚守下去。虽然我现在60岁了,年龄可以退休,但对边境的爱护永不褪色”。

微信图片_20210104155126.jpg

          岩聪老师还是佤族乐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已经培养了三代徒弟。巡边疲惫时,吹上一段、唱上一曲,既解乏又提气。岩聪老师的民族技艺不仅走出了家乡,而且还走向了全国,冲向了世界。据悉,月底,他将随云南代表团到成都进行交流展示。

微信图片_20210104155129.jpg

         从一开始见面时的军帽、非遗LOGO的徽章,到换上传统帽子;看着岩聪老师亲手制作的这些乐器,听着一件件乐器奏出美妙音乐,我们感受到了岩聪老师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微信图片_20210104155109.jpg

         岩聪老师现在除了巡边,就是传承。他说“民族文化要传承,巡边也要像民族文化一样,一代一代传下去”。

微信图片_20210104155122.jpg


          由于岩聪老师还有任务(协助省委宣传部拍摄),我们不得不匆匆结束了采访。看着岩聪老师远去的背影及坚定的步伐,突然间眼眶湿润。

致敬!岩聪老师!

榜样!岩聪老师!


( 图文 : 张燕      审核:杨柱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