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文化馆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谈社区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社区文化包含在大文化之中,是带有某种群体性或区域性,由集体或许多个体组成的区域文化。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其内涵越来越广泛,具体表现本社区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特色的小区文化、机关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组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先留下来的精神文化上的财富,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要保住本民族的根,就是要保住民族生命之水源源不断,奔腾不息。目前我国已经实施了一系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举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民间也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投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有一些地方中小学,把本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编进课本带进课堂,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本民族本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激发孩子们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树立保护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和信念。这些措施都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它的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很多人还没真正明白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更不明白要保护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如何快速、广泛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如何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在全社会掀起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和保护的热潮,成为多数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社区文化尤其显示出了其无可替代的优越性,因此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势在必行。



社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大展演培训


一、社区文化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群众参与度的可能性 


       (一)从社区文化的功能上来看 


       1、传播精神文化的阵地


        社区文化的娱乐作用是最基本的功能。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不断增强,而社区文化总是要倡导社会所认定的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行为方式,并能对社区内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给予解决于导向,在长期的文化熏陶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美化人们的心灵,抵制不健康的文化,不断提升社区群众的文化品味,引导人们自觉追求真、善、美的东西。《傣族象脚鼓舞》是我州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虽然在傣族地区广为流传,但老艺人已相距过世,传统的象脚鼓舞已不多见,大家并不知道它的濒危和重要。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全州举办了一次象脚鼓舞大赛,以社区为单位参赛。比赛要求以传统、原生态为主,而且在比赛过程中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融进去,让表演者和观众深刻领悟其中的内涵,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以至于后期举办的象脚鼓舞培训班,社区艺术团的报名人数最多。因此,社区是个极好的宣传平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也是如此。定期在社区内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教育,大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天长日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自然会深入人心,必将大大提高公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参与度,有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社会大众对其保护的热情就随之激增,随之而来的就是群众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程度的提高。



社区象脚鼓舞培训


       2、增进社区群众之间感情的桥梁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到来,整个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工作强度加大,使人们之间的交往范围打破了过去封闭的“单位人”界限,形成了开放的社会人,也使得联系人们的各种因素相对减少,人们各自忙忙碌碌。如何增进彼此之间的联系和了解就成为社区群众交往的一个难题。而社区文化的群众性活动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有效的办法,它成为增进社区居民之间、各类组织之间相互联系、加深了解、沟通关系的精神纽带,易于把社区群众吸引在一起,创造和谐、友善、互助的人际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充分利用这一层关系,同样可以推波助澜。 例如:近几年,我馆负责编排的少数民族集体舞、广场舞、健身舞都得到专家认可,如何在全州推广呢?首先我们就想到了从社区开始培训,由各社区推出文艺骨干到文化馆学,然后由社区骨干教社区群众,在他们教的同时,我馆又派出业务人员到各社区指导。社区群众每晚集中在自己的活动点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已成为我州一道亮丽的风景,使到我州旅游、观光的中外游客充分感受到了西双版纳浓郁的民族风情。在民族舞中有非遗项目布朗弹唱的音乐,有基诺大鼓的鼓声,这些对弘扬我州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对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同样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西双版纳州第三套民族健身舞培训


        3、增强社区成员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纽带


        社区通过组织老年、青年、少年、残疾人等不同形式的演出活动,尤其是代表本社区外出演出,不仅会大大吸引社区不同成员的积极参与,而且在社区集体演出活动中还会增强对本社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其对社区的强烈归属感。通常,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越强,就越能够意识到自己作为社区成员的权利和义务,进而越加喜爱和参与社区文化活动。


社区文艺演出


       (二)从社区文化的内容上来看


       现在的社区文化已非传统的“蹦蹦跳跳、玩玩闹闹”的层面,而是有着系统的规划管理模式,附着深层次全方位的文化内涵。现今的社区文化与科技、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合理的分工,是对各类教育的整合。因此,我州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列为社区文化讲座的一项内容,定期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专家进行专题授课。例如: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原景洪市文化馆馆长玉坦、基诺乡文化站长沙晓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玉光老师、波罕丙老师等、都到社区讲述了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泼水节》、《基诺大鼓舞》、《傣族章哈》、《傣族象脚鼓舞》等有关知识,各社区又用不同的文化方式再现和展示所了解到的这些知识。例如:孔雀湖社区请玉光老师编写的章哈说唱《富饶傣乡.灿烂文化》参加社区文艺调演荣获一等奖;州文化馆张燕老师为风情园社区老年艺术团编排的傣族舞蹈《板磨》(汉语是制陶的意思);参加“云南省青春常在艺术节”表演深受观众喜爱,同时这一傣族优秀传统技艺引起广泛关注,云南老年报专门为此进行了专访并刊登在老年报上,为弘扬我州优秀的民族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曼听公园社区摄影家协会举办了一期非遗保护图片展;黎明社区则是在非遗保护宣传日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竞赛等等,各种文化活动让社区群众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激发了社区群众“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的意识和热情。从以上两点不难看出,社区文化能快速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群众参与度。




傣族章哈国家级传承人—玉光




傣族象脚鼓舞国家级传承人—波罕丙


       二、社区文化提高群众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施方法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的系统性培训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已取得一定经验,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作为一门学科已初具雏形。可以把国际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先进经验进行总结,对社区居民进行系统化培训。所谓的系统就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保护知识的内容、如何保护进行全面的讲解,否则社区群众一知半解,知其一不知其二。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的系统性培训首先还是得从社区领导、骨干开始,只有以点带面,才能做得更好。


傣族象脚鼓舞培训



傣族章哈培训


       2.举办民俗文化讲座


       我州居住着十三个少数民族,各个民族都有其不同的民族风俗和民族文化,因此结合民族的民俗文化特色,举办民俗文化讲座也是我州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例如: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傣族章哈》、《傣族象脚鼓舞》的保护,我们分别在景洪、勐腊、勐海举办了培训班,培训学员1000余人,在景洪市勐罕镇、勐龙镇、勐腊县勐捧镇、勐海县勐遮镇成立了“傣族章哈传习所”;在勐腊县勐腊镇、勐海县勐海镇、勐遮镇、景洪市勐罕镇成立“傣族象脚鼓舞传习所”。凡是喜爱章哈、喜爱象脚鼓舞的群众都可到传习所看课件、听录音、学唱、学舞。同时利用一年一度的傣族泼水节举办章哈演唱大赛,广场舞大赛等,不仅丰富了节日舞台,而且使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化得到了传承和保护。 



成立章哈传习所



傣族章哈国家级传承人康朗屯在培训班上示范演奏


       3、利用现代摄影技术在社区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图片


       在现代摄影技术出现之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要靠口传心授。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则给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新的机遇,从数码成像技术,到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我们可以借助这些技术,把散落在民间的艺术、民俗和民间老艺人、民间绝活抓紧时间抢拍下来,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以图片方式在社区公共活动区域展现出来。这样,既可以增强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直观感受,又可以让人们了解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强社区居民的文化自豪感,从而更自觉自愿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摄影展


       4、个别授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技巧技能的学习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丰富多彩的内容,很多项目具有很高的技巧技能性,如:我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傣族贝叶经制作》就具有很很高的技巧性。目前,在我州就仅有几个老艺人会制作,这就必须选择对懂傣文的、心灵手巧的、愿意为传承这一优秀文化而付出辛劳的人进行个别授课。因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技巧技能的学习,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切实行动。



贝叶经制作技艺培训


       5、设置奖项奖励社区居民积极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目前,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艺人、传承人实施了奖励保护政策,目的也就是加大力度实施保护。那么各地也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奖励积极投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广大群众。例如:受汉文化的影响,我州傣族传统杆栏式建筑在很多村寨已经消失,针对这一情况,西双版纳傣族园就率先推出了村民建盖傣族杆栏式建筑(房屋)每户奖励5000元的政策,鼓励村民自觉保护;现景洪街道办曼厅公园社区也对所属村寨—曼厅、曼景兰、曼阁等推出各种奖励办法,奖励他们继续做好傣族织锦、慢轮制陶、造纸等项目保护。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村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也增加了群众的收入,深刻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促进社区精神和物质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


社区舞蹈展示

       综上所述,社区文化在迫切需要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今天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重要作用,社区文化唤起社会群众的广泛参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长远成效的必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