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文化馆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西双版纳拉祜族民间舞蹈概述

整理:张燕

 拉祜族源于甘肃、青海地区的古羌人,后向南迁徙,在战国时迁徙到云南。在不断的迁徙和与其他民族交往中,拉祜族逐渐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舞蹈文化。拉祜人民喜爱歌舞,世世代代都把歌舞作为抒发感情、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成为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祭祀、传统的节日集会上,在婚嫁、新房落成等喜庆活动以至丧事中,能歌善舞的拉祜族人民也常常很自然地群聚歌舞,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西双版纳拉祜族民间舞蹈主要分为三大类:

微信图片_20200316111559.jpg


一、芦笙舞

    芦笙舞是拉祜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在节日聚会或有的祭祀活动时,均跳此舞蹈。拉祜族与同属氐羌族的彝族一样,崇拜葫芦,把葫芦视作祖先诞生的母体象征。拉祜族歌谣中唱到:“没有成熟的葫芦,就没有拉祜的笙歌。”他们认为吹起芦笙,跳起芦笙舞,就能与天神通话,就能得到神的保佑。芦笙舞能使四面八方的拉祜族聚集在一起,团结在一起。跳起芦笙舞,能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充满民族团结的欢乐,增强民族的信心和力量。

(一)芦笙舞的动作

除有少数为祭祀活动时的特有动作外,绝大部分是表现生产生活和模拟动物生活的,其过程非常详尽,如表现生产的有:找地舞、挖地舞、磨刀舞、铲地舞、摞草舞、斗犁架、犁地舞、撒谷种、铲田埂、耙田舞、拔秧舞、栽秧舞、割谷子、簸米舞等;表现生活的有砍柴舞、煮饭舞、摆饭舞、抽烟、喝茶、摇娃娃等;模拟动物跳的有:鹰舞、鸭子舞、猴子舞、孔雀舞、青蛙舞、斗鸡舞、马舞、水牛舞、白鱼翻身舞、黄鼠狼掏蜂蜜、斑鸠拣谷子等。

(二)芦笙舞的特点

男的吹笙,女的手拉手围成圆圈起舞为芦笙舞的基本舞蹈形式。拉祜族叙事诗《科根哈根》中写道:“男的吹芦笙,女的手拉手,学着鸭子跳,左边摆来右边摇;学着大鹅跳,前三步后三脚”。几句简单的诗句,把芦笙舞的形式特征和舞蹈特征作了生动的描述和概括。

微信图片_20200316111618.jpg


二、   

     摆舞是拉祜族女性自娱性民间舞蹈,澜沧、临沧跳的更为广泛。凡节日聚会、婚嫁喜庆的日子,不分时间地点,只要高兴便可跳此舞蹈。一般以铓、象脚鼓、镲、三弦作伴奏。澜沧、临沧、孟连近年来也有以口琴和吉他为伴奏的。

(一)摆舞的动作

    摆舞的动作和芦笙舞动作一样,主要为生产生活过程和动物的模拟,但此种模拟具有明显的女性特征,模拟生产的主要是女性参与的生产劳动。如:理草、背草、挖地、撒谷种、拔秧、栽秧、薅草、栽包谷、晒谷子、扬谷、背谷、放牛、摘果子等。模拟生活的,也主要是女性的生活,如:梳头、包包头、拿鱼、洗脸及一些砍柴、背柴、洗菜、舂米、舂辣子、洗碗、簸米、筛米等家务劳动。模拟动物也主要是一些小动物,如蝴蝶,斗鸡等。

(二)摆舞的特点

摆舞舞姿舒展、舞步轻盈、情绪欢快,有韧性的膝曲伸和小踮步以及双手臂的摆动(一般是手脚顺拐进行)均给人优美舒畅的感觉,并具有比较鲜明的拉祜族舞蹈风格特征。

微信图片_20200316111624.jpg


微信图片_20200316111629.jpg

三、跳歌(跳三跺脚)

跳歌,有的地区又叫打歌、跳笙,是与芦笙舞联系密切又自成体系的一种群众自娱性舞蹈,跳歌(跳三跺脚)其实也就是拉祜族的团结舞。他们把跳歌看作是和天地神灵的对话,“传说,盘古开天劈地之后,天地间有了各个民族,大家就到天神那里去接受建设天地的任务。拉祜族的祖先做好了苦荞粑粑带着去,一来可以用作记录任务的纸,二来可以用来遮风挡雨,肚子饿了,还可以用来充饥。在天神那里领到了建设天地的任务之后,拉祜族的祖先往回走,在回来的路上遇到了老虎、马鹿和麂子,拉祜族本来就是喜欢狩猎的民族,看到了猎物,马上就去追,他打死了老虎,把马鹿和麂子也活捉了。因为去追猎物,拉祜族的祖先肚子饿了,就把苦荞粑粑吃了。回到家之后,因为记录任务的苦荞粑粑被吃了,拉祜族的祖先就一边回忆天神的话,一边用手和脚比划,就这样,拉祜族原始的跳歌就形成了。

微信图片_20200316111635.jpg


微信图片_20200316111640.jpg 


(一)跳歌的动作 

  拉祜族传统的新年节叫“拉祜扩节”,在拉祜族传统的节日上,或是红白事、粮食丰收、起房建屋的时候,寨子里的男女老少都会聚集在场院里,通宵达旦的跳歌。大家手拉手围成圆圈,由男子吹芦笙在前,面朝圈里,横身领舞前进,妇女随后,面朝前进方向,随音乐而舞,左右脚交替前进,三步一跺,可往前三步、往后三步,还可往左或右三步。舞蹈行进中,会唱曲子(歌)的人,还可即兴对歌,唱当时的情景、心中的赞美等,例如:领唱者唱“会唱歌的来唱歌,不会唱歌么来跳歌”,众人合“阿叔者瞧着,西叔者你么哟喂”。

跳歌套路十分丰富,每个套路都有自己的含义,像《大路歌》意思是说人在社会中生活,要走很多地方来结交朋友,用跳歌的形式表达出社会关系的重要性;拉祜族喜欢打猎,是一个游猎民族,而且善于模仿动物的形态,创作出了《打猎歌》;《犁田歌》演绎了拉祜族从一个游猎民族到开始从事农业生产的过程,也表现了拉祜族勤于学习,和其他民族和平相处的一面;《扫地歌》则表现了拉祜族是一个爱干净的民族,生活方式非常健康。《布谷歌》、《箐鸡摆尾》、《苍蝇搓脚》等,动作是以模仿狩猎场面或动物形态。

(二)跳歌的特点

舞蹈时动作轻快活跃,人们可以自由挥洒,跺步、抬腿、弯腰、屈膝,姿态可以表现得夸张有力,跳歌场上的气氛也在这一刻达到了最高潮。在旁人看来,简单重复的动作,在跨步的步伐,抬脚的高低,身体的摆动和吹奏芦笙的调式上都有区别,蕴含了舞蹈与现实生活丝丝缕缕的联系。

微信图片_20200316111646.jpg


微信图片_20200316111651.jpg

民族团结的凯歌,使拉祜族的民间舞蹈(特别是拉祜族跳歌)得到了各民族的青睐,并把它简单化、大众化,让更多的人能够会跳、爱跳、融入其中。衷心希望通过保护传承,让拉祜族民间舞蹈—这跳得黄灰做得的“药”,世代相传,并且能够强有力的推动民族进步、社会和谐。

微信图片_20200316111654.jpg

(图片供稿:曾珠 佐连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