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文化馆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基诺族民歌《阿么勒歌》

基诺族是1979年6月经国务院确认的我国第56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乡及勐旺乡,人口约25000余人。基诺族的文化艺术多姿多彩,民间流传着许多的神话传说、音乐、故事和诗歌,民间音乐中民歌尤为丰富,基诺族男女老幼都能唱赋有民族特色的民歌,其内容有情歌、农事歌、婚礼歌、史诗歌、礼俗歌、山歌、贺新房歌、哄娃娃歌、儿歌等,各种各样的生活内容都可以作为歌唱的内容,也包括自己的遭遇、思想情感等等。通过长期积累,有一些短小优美,内容感人至深的歌调就流传下来了,这种歌调一般较短小,词曲相应稳定,相对叙事长歌以及随心所欲对唱的山歌,被视为一种短歌,我们甚至可以把它视为是基诺族中的流行歌曲。其中的内容,最多的还是表达爱情方面的内容,但不是谈恋爱时候互相对唱的情歌,是自我感情的抒发。《阿么勒歌》就是其中广为传唱的一首。

     

微信图片_20200304233629.jpg


  一、《阿么勒歌》的由来

传说很久以前,在基诺山有一对基诺族男女青年自幼青梅竹马非常相爱。但因为是“巴什”(基诺族同一家氏族不分几代都不能通婚,基诺族将这种恋情叫“巴什”。基诺族的“巴什”情歌也是唱这种故事的叙述长歌),遭到家人和氏族的极力反对,女方老人百般刁难小伙子,提出如果要和自己女儿成亲,小伙子必须到山顶找来藤蔑,并削出九排长的能穿针的篾子。天真的小伙子历经艰辛到山顶寻找藤蔑树没找到,聪明的小姑娘借撵鸡之时大声吼道:“你这该死的鸡!去!滚到箐沟有藤蔑的地方!”。小伙子领悟,便到箐沟砍来藤蔑,但破了半天总不能将藤蔑均匀的破成两半,多谋的姑娘又以骂鸡的机会大声叫道:“你这死鸡,快出去!不然,我像破藤蔑一样,用刀从头破开”,小伙子明白了,原来破竹子从尾往头破,而藤蔑要从头往尾破。小伙子破开藤蔑,聚精会神的削着篾子,眼看大功告成,狡猾老奶奶做了一桌饭,百般邀请小伙子吃饭,小伙子盛情难却,就答应了。在小伙子吃饭之间,老爷爷偷偷将小伙子用的刀在磨石重重磨了几下,把刀刃磨反了。小伙子吃好饭高高兴兴去完成决定自己命运的任务,但一刀下去把辛辛苦苦削出的精细篾子砍断了,小伙子大失所望。在小伙子的乞求下,老人又说:你娶我家姑娘可以,你必须摘来采摘后三个月都不会凋谢的花。小伙子百思不得其解,世上哪有这种花?聪明的小姑娘用歌声告诉他:茅草花摘了三月不会凋谢。小伙子按心上人的意思摘来茅草花,可老人且说:茅草花没有花的芳香,你意思是说我家是花从中最不漂亮,最不芬芳一朵?这样我们怎么敢把我家姑娘嫁给你。小伙子百般解释,老人不理不睬,最后老人出一个难题,叫小伙子到山上采来九片一样大小,并且同一个位置都有一个孔的白叶。第二天,老奶奶早早带上米,从高处满山偏野散下大米将树叶弄得千疮百孔。小伙子踏遍山没有找到所要的树叶,又一次失望而归。为了爱情,两位年轻人在寨子历尽苦难后就去求寨子长老和坝子的土司,他们都说你俩的姻缘是神安排的,我们不敢定夺。最后俩位年轻人只能双双殉情,小姑娘说“我用你的包头吧”,小伙子说:“那我用你的裙子带”。小姑娘上吊自尽,而因为基诺族裙子带是用线做的,小伙子上吊未死。过了数年,小伙子成家有了自己的爱人,但他还是不能忘记小姑娘,有一天他去小姑娘的坟山祭拜,突然一只知了飞到他背后的树上不停的鸣:啊姑勒!啊呢勒!裙带上吊是假的,啊姑勒!啊呢勒!你在人间陪爱人,我在阴间苦等待。啊姑勒!啊呢勒!(基诺山确实有如此叫的知了)。这就是基诺族民歌《阿么勒歌》的由来,部分村落也将此歌叫做《啊姑勒 啊呢勒》。


微信图片_20200304233718.jpg


  二、《阿么勒歌》的音乐特点

  1.曲式结构

     《阿么勒歌》曲式结构为四句式的A—B方整性平行乐段。其结构短小,A段8小节,B段8小节,A段和B段之间有四小节过渡,结尾重复A段开始的四小节结束。所以整个曲式结构较简单,由于曲调简单优美,加上表演时会使用一些基诺族的竹筒(奇科)伴奏,即有民族风格,又渲染了歌曲的气氛,所以不会使人感到重复乏味。例:


  A段:

微信图片_20200304233806.jpg


  B段:

微信图片_20200304233814.jpg


      2、调式、音阶、旋律

  基诺族民歌以5(徵)调式和6(羽)调式这两种调式为较多,曲调常用五声调式二、三度进行。《阿么勒歌》是一首典型的民族徵调式歌曲,围绕着主音“sol”发展,音阶为: sol、la、 do、re、mi。旋律进行很平稳,除了A段和B段之间的过渡句直接跳了六度外,其它乐句都不超过3度跳进,而且每句旋律的最末一个音节都使用的是连续下滑3度进行,这也正是基诺族民歌旋律进行特点,因此,旋律简单易学,易于传唱。


3、节拍、节奏、歌词

     《阿么勒歌》2/4拍子,节奏欢快,附点八分音符节奏串联整首曲子,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类型也就成为这首基诺族民歌最典型的特征。演唱时,为加强歌曲的节奏感,特别使用了七科(基诺族用竹子做的民间乐器)伴奏,悠扬的歌声、清脆的竹筒声,使得歌曲更加独具特色。例:


微信图片_20200304233822.jpg

  基诺族民歌歌词多为七或九两种单数音节组成,很讲究对仗,而且双数句最末一个音节要协韵(韵母、声调都相同)。《阿么勒歌》歌词每句都是七个音节构成:例:

微信图片_20200304233831.jpg

 

 阿波波勒标也唠,阿瑟谬勒阿若唠;

杰呸咩热马车唠,咪靠木勒饶靠唠。

其中结尾两个音节“靠 、唠”韵母声调一样,韵母“ao”,声调唱时都为“平声”。后来为了传唱,把歌词进行了改编,歌词译成汉语也是七个音节:

鲜花开放蜜蜂来,果子熟了鸟飞来;

美酒香甜朋友来,姑娘漂亮阿哥来。

竹楼盖起新人来,火塘燃起温暖来,

茶叶清香客人来,阿哥阿妹相会来。


      4、伴奏乐器

基诺族民间乐器十分丰富,除了大家较为熟悉的“基诺大鼓”、“奇科”外,还有“迪特“、“别拖”、“别吐鲁”、“口弦”等,《阿么勒歌》常使用的伴奏乐器为“奇科”和“口弦”


微信图片_20200304233837.jpg

微信图片_20200304233842.jpg


  

  三、《阿么勒歌》的审美特征

1、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可谓是最具民族性、群众性。在基诺族文化中,一首叙事歌,道尽所有事。《阿么勒歌》用最原始的民族音乐抒发着心中的思念,用最原始的民族音乐表达了自己的情感。《阿么勒歌》靠口传心授在生活中广为流传和发展,因为它总是伴随着基诺人的心声,是基诺族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寄托和精神“食粮”。


2、《阿么勒歌》特色鲜明,在音乐形式的创造、表达情意的方式、音乐体裁等方面都有基诺族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基诺族的心理素质、文化传统、审美观念在音乐上的反应。基诺人民在心理上已经对《阿么勒歌》熟悉的曲调产生了一定的依赖,因朗朗上口的旋律和传唱,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心理上的一种认同感,使《阿么勒歌》代代相传。


微信图片_20200304233847.jpg

  

  四、《阿么勒歌》的传承与保护

《阿么勒歌》是基诺族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劳动生产斗争中创造出来的民间艺术财富,是有根有源的民间音乐,表演它的主要都是广大的村寨基诺群众,它虽然不是基诺族主流文化,但却是保持民族文化独立性的重要因素,同时它表现了基诺族同胞的审美取向,加强了基诺族人民的凝聚力。在重视、挖掘、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文化的今天,《阿么勒歌》不仅得到了更好的保护,而且为进一步宣传西双版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如:在全省人大系统“为人民歌唱”电视大赛上,我州表演唱《阿么勒歌》进决赛,并跻身全省十六个地州市,获团体第四名;参加云南省第八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荣获歌曲类铜奖。


微信图片_20200304233851.jpg


《阿么勒歌》

   领:

微信图片_20200304233857.jpg


 合微信图片_20200304233901.jpg

微信图片_20200304233905.jpg


基诺族的民间歌曲有240首之多,人口仅有两万的基诺族,有如此丰富的歌唱曲调,居云南各民族民歌数量之前茅,《阿么勒歌》只是众多民歌中的一首。这些歌调在基诺族的传统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是千百年来基诺族文化艺术的结晶,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在大力提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今天,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


   张燕州文化馆